心慌、胸闷、气短,但医生却说不是心脏病……
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经常有患者到心内科就诊,描述自己有以上不适症状,怀疑得了心脏病。但所有的检查做完,心脏没有任何异常,而被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一种貌似心脏病发作的“假病”。
“假”心脏病祸在情绪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患者症状多种多样,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
患者大多发生于青壮年,20岁~40岁者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
这种病多是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之发生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
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的人,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就不能适应,也会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病。
“假”心脏病也需要治疗
这种病虽然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但确是一种病态或心理障碍,其所造成的心脏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此外,疾病形成有一定的过程,要治愈也需要一段时间,而还有不断反复的可能。
因此,建议患者不要过度紧张,也不可忽视病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调解情绪及生活方式。
1、找到病源,消除诱因
避免或消除各种容易引起病情加重的诱因。根据病情轻重减轻或调整工作,一般不宜卧床休息,合理安排有规律地生活,患者可以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郊游、打太极拳等,但要循序渐进,活动量不宜过大。
2、适当用药,减轻症状
镇静安神类药:可给予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刺五加、五味子糖浆、维生素B6、谷维素等,以调整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必要时服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阿普唑仑,氟西汀(百忧解)等。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减轻心悸的感觉。
抗心律失常药:如有频发室性早搏,可给予普罗帕酮。
中医药类:对功能性疾病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有良好效果,对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对心烦多汗,心火偏旺者,可服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对肾阴亏损、心火阳亢、心肾不交者,可用黄连阿胶汤。此外,针灸、钙离子导入、气功等均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