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人度秋有讲究
秋季到来后,天气由热转凉,与夏季相比,人体在秋季主动补充水分明显不足,于是产生了由于干燥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人们称为“秋燥”。调查统计显示,秋冬季节,脑血栓、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69.5%。
白先生,今年43岁,平时身体不错,没啥毛病,可近来总是感觉不舒服,口渴咽干、音哑干咳、皮肤枯燥……去看中医,医生告诉他,这些都是“秋燥”惹的祸。
医生说,如果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秋燥”,就很容易发生感冒或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及心脑血管等疾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深秋时节,心脑血管病进入了高发期,不可不防。
事实是,在这个时期,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接近70%,达到一年中的峰值,这一现象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 度秋关键是控制好血压
秋天是很多疾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复发,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深秋季节若稍有疏忽,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而危及生命。
“秋季血压往往会升高,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而发生心梗或由于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所以要经常测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可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另外,还要保证睡眠,睡觉时以平枕为宜,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引发中风。
“心脑血管病具有突发性,有心脑血管病征兆或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最好常备一种效果好的心脑血管病药。 ”郭禹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至少做一次健康体检。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预防性治疗。另外,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腹痛、呕吐等,要及时就医,因为很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
秋季心脑血管病人饭菜宜清淡,多吃些粗粮和蔬菜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