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社区居家养老:政策、瓶颈与方案
英媒称,中国“未富先老”。虽并不完全准确,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老龄化严峻对政府的施政的压力。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12亿。而中国目前的养老市场发展缓慢,困难重重。目前,存在养老资源总体分配不均,资金缺乏,养老设备不完善,社区养老专业人员配备不完善等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多次颁布制定因对老龄化政策、对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其中社区养老,成为政府解决中国养老难题的可行思路。
2015年10月29日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十二五”规划,则提出“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的政策主张和治理框架。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老人无忧”居家老人远程智能服务平台,为社区养老提供了实践思路。
“老人无忧”居家老人智能服务平台,并非传统意义上单一功能的社区概念,而是聚合了政府、医院、家庭以及社区的新型的居家养老,医、养、护、助、康五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老人无忧”平台,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联通上、下级医院,汇聚家庭,在小区、社区在社区建立“智能健康管理中心”。“中心”配备医疗检测专用设备以及专业医护人员协助进行健康监测与护理,借助老人“老人无忧”智能终端设备,老人可以在家或在“中心”,一键开启平台,进行远程视频问诊。居家老人也可以租用或购买“中心”的医疗监测设备,并在社区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健康监测,并可以享受预约上门护理服务,老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精准的医疗服务。此外,社区“智能健康管理中心”还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以使老年人在维持原有的生活环境、社会网络和亲情关系的前提下,获得了社会多方提供的社区服务。
文/陶庆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