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与我司“老人无忧”完美切合
以“信息化在基层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为主题的2017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3月2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数据中心联盟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委员会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在致辞中说,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会后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特别指出,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王陇德院士指出,慢性病的广泛流行高发严重影响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慢性病的患病和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主要危险因素亟待控制,吸烟、运动不足和高盐高脂不健康饮食等是造成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建立。三是健康教育仍然没有广泛开展,健康行为的形成率非常低。四是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没有广泛实施。五是慢性病防治网络体系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将疾病控制机构与社会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慢性病防控体系和长效机制,需要集思广益。六是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七是在慢性病防控的信息化工作方面,标准和规范不统一,信息孤岛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发展的瓶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研究员说,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与互联网结合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创新工作模式,力求从被动变为主动。
梁晓峰认为,信息孤岛问题是一个老的问题,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就是要解决各地区系统重复建设等问题,以达到打破信息孤岛,加强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的目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思考能否从慢性病入手,依托各地区人口信息健康平台和慢性病防控的相关工作,利用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要求,协助地方开展跨系统的信息交互、共享、储存、分析、利用的攻关,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
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副院长何桂立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的融合创新正在不断深入。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远程医疗实现了有限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提高了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了医疗开支,提高了稀缺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结合大数据技术,医疗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发展出了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等创新服务模式。在个人健康方面,移动医疗健康设备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及时监测和智能诊断,促进了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的联动。
何桂立认为,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机制,一要聚集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力量,打造互动交流的平台。二要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和信息通信产业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切实对接医疗卫生行业需求,加强跨行业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引导医疗机构和信息通信企业凝聚共识,发挥合力,共同推进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模式的研究和部署。三要依托联盟推进标准制定和测评验证。